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开始之前,我不认为我在谈论的是高大上的优越感,而是分享简单明了的普世价值。女性主义不是用来给自己贴金的。


一.女性主义与平等
1.女性、父权、男性
女性
女性主义首先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历史上(无论是哪国历史),女性长期被边缘化,缺乏受教育、就业、参政等基本权利。女性主义强调的是:
- 女性应当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和选择权。
- 反对对女性的歧视、物化和压迫。
- 鼓励女性自我觉醒,争取自身权益,打破“顺从”“弱小”等刻板印象。
父权
- 男性掌握主要资源和权力,女性被边缘化。
- 社会规则和价值观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被要求服从和依附。
- 性别刻板印象强化了男性“强者”、女性“弱者”的角色分工。
男性
女性主义并不是“反男性”,而是反对性别不平等:
- 父权制同样束缚了男性的发展。例如,男性被要求“坚强”“不流泪”“不能从事某些‘女性化’职业”(护士、家庭主夫、男性表演者进行”女性化”的表演),这限制了男性的情感表达和人生选择。
- 性别平等对男性同样有益。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后,男性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 女性主义呼吁男性成为性别平等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女性主义=关注女性、批判父权、解放男性。
2.厌女(为了讨论的内容相对完整,限于篇幅单独写个章节)
3.服美役、年龄焦虑与身材焦虑(女性之美由谁定义?)
人们对“美”的理解和社会对“美”制定的标准在统治人类的思维模式、行为举止,是一场无休止的劳役。艺术中的美包含各种各样的表现,但是女性的美却是趋于同质化。伤害身体和心理的“服美役”是一种社会和自我共同完成的规训行为,社交媒体正在加剧这个趋势。解决服美役带来的心灵困扰的办法:不再追求“白幼瘦”,不再盯着自己的某个身体部位而苦恼,多去探索世界中有关于自然的那一部分,重新定义和理解“对美的追求”。“美”不该是枷锁,它应是一种自由而真实的表达。
二.不认同极端女权(极端分子)
1.在说为什么不认同极端女权之前,我先来说说我对于温和派、激进女权、极端女权的界定。
✅ 温和女权(Liberal Feminism):
- 核心特征:关注平等权利、制度性改善,强调理性表达与共识推进。
- 立场:相信通过法律、教育、政策等手段改善女性处境。
- 例子:争取同工同酬、反对性别歧视、不容性骚扰。
✅ 激进女权(Radical Feminism):
- 核心特征:关注父权制结构性压迫,强调“私人即政治”。
- 立场:认为社会根本制度和文化都是男性中心的,要从根本上改变。
- 行为表现:强调自我主张,拒绝迎合父权对女性的角色设定。
- 例子:“我不为取悦你穿高跟鞋”、“我要如何生活,不需男性认同”。
✅ 极端女权(性别极端主义):
- 核心特征:从“反父权”转为对他人女性进行道德规训或敌我划分。
- 立场:不仅批判父权,也攻击与其理念不同的女性。
- 行为表现:对选择家庭主妇、恋爱结婚等女性贴“魅男”、“叛徒”等标签,进行言语暴力。
- 问题:在反压迫的名义下复制新的压迫逻辑,脱离实际问题解决。
分类 | 核心关注 | 行为导向 | 对TA人的态度 |
温和女权 | 权利平等 | 改革、协商 | 尊重选择 |
激进女权 | 结构压迫 | 激烈抗争、自主生活 | 批判父权,不规训女性 |
极端女权 | 绝对对立 | 制造敌我、道德绑架 | 规训其他女性 |
温和派、激进女权更多的是从自己出发,反思行动,而极端女权更热衷于党同伐异。不应该把自我觉醒与拯救变成规训其他女性,不然这和男(父)权社会的本质又有什么区别呢。
2.女性主义原本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但现在看起来,前景好像并不那么乐观。当一个本该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它的口号越来越响,内容却越来越空,它激起的情绪越来越多,真正让人思考的部分却越来越少,那就变成一件既可怕又可悲的事了。
一个圈子如果变得只欢迎“自己人”,用一些外人根本看不懂的圈内词、黑话来攻击和排斥别人,那这个圈子也很难走出去,更别说影响大众、改变社会了。在这个什么都容易被贴标签的时代,我们更该小心语言的暴力,也得守住说话的边界。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路人,第一次听说“女性主义”,出于好奇想了解一下,可点进去一看,发现全是争吵、谩骂,还有一堆听不懂的专用语,他(她)还能愿意接着了解吗?大概率是转身就走了吧。
游行的意义,是要让社会看到大家的诉求,是希望哪怕游行结束,社会也能因此变得更好。但如果游行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制造冲突,甚至只是为了下一次更大的游行,那这样的行为真的对社会有帮助吗?
那些披着“女权”外衣却极端发言的人,其实是在辜负真正想推动社会进步的女性主义者,也消耗了社会原本对女权的一点好感,更是在误解甚至背叛女性主义本身。
说到底,女性主义应该是一剂值得大家慢慢读懂、认真思考的“良方”,而不是一把谁都能随便拿来砸人的“大锤”。
三. LGBTQ…
1.我尊重支持LGBTQ平权。
2.我反对代孕,认为这本质上是对女性身体的商品化和剥削,将女性的生殖能力异化为可交易的服务。代孕过程中,代孕者往往面临身体健康风险、心理创伤和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尤其在商业代孕模式下,经济弱势女性更容易被迫成为生育工具。我认为应当保护女性的身体自主权,反对任何形式的生殖剥削和奴役。
3.反对形婚同妻(本质是两个男性共同剥削奴役另一个女性),即同性恋男性为掩饰性取向而与不知情/知情女性结婚的行为。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对女性的欺骗和剥削,使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进入一段虚假婚姻,失去真正的爱情和家庭幸福的机会。这些女性常常被剥夺知情权,被迫承担婚姻和生育责任,同时面临情感冷漠、性生活缺失和背叛感,甚至可能面临健康风险。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女性的婚姻自主权,也是对女性尊严的严重伤害。
4.在跨性别议题上认同J.K.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的部分观点,我理解并尊重跨性别者的身份与存在。同时认为在讨论性别相关议题时,保护基于生理性别的女性空间和权益,比如是在竞技体育领域,生理差异可能带来不公平竞争(“生理男性夺得女子项目金牌”)。我认为社会应当既尊重跨性别者的身份认同,也要承认生理性别差异在某些情境下的客观影响,寻求平衡各方权益的解决方案,而非简单地以一方权益完全取代另一方。
5.需要牺牲女性所剩不多的空间来讨好其他群体都是邪恶的。
6.在当下的社会氛围中,作为一个非 LGBTQ 群体的人,我意识到自己在表达和支持相关议题时,反而有某种“免疫力”,不用太在意别人说我”死gay”、“死变态”之类的侮辱性词汇。因为我不是 gay,所以这些攻击打不到我,那它们自然也就伤不到我。这种“攻击无效”的状态,反而让我有更多底气去表达我的看法。正因为如此,我才能每天勇敢的戴着彩虹表带出门(吐槽一下:Apple的LGBTQ的tax真不便宜😂),才能自由的表达我支持平权、尊重多元的想法,而不用过度担心标签和指指点点。我有时会在网上帮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当友善的女性们对我说“谢谢姐妹”的时候,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反而觉得挺开心的🥰。
四.观察实践与反思
1.山西大同案


2.女性被性骚扰,讨论”开玩笑与肉便器“

3.“如果我有钱,我也代孕一个”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知其不可为而仍要为之。正因现实难以撼动,理想才那么耀眼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