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我对于关系的理解是: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连结
花很多时间思考和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 一、和自己的连结
1.认识自己
我不太喜欢“做自己”这个词,它听起来像一句被过度消费的口号——空洞、乏力、不具体。什么是“做自己”?哪一个“自己”才是真实的?是此刻的冲动、童年的投影,还是社会期待下被驯化的样子?如果我们并不了解自己,又如何去“做”那个自己呢?
所以,与其说“做自己”,我更认同 “认识自己”(know yourself)。这是一个诚实而困难的过程,是需要一点点剖析自我内在结构与防御的旅程。认识自己的过程,可能不像“做自己”那样听起来自由潇洒,反而更像一面镜子,敢于面对(勇敢做自己)一切的前提是诚实面对自己。
2.在意自己的感受(爱自己)
小时候,我们可能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别哭了”“你太敏感了”“这有什么好生气的?”这些看似随口的评价,往往是我们开始忽视、甚至质疑自己感受的起点。它们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你的情绪没有道理,不该被表达。”
久而久之,我们学会了压抑、否认,甚至习惯性地切断与自己内在情绪的连接。也许是为了适应,也许是为了被接纳,我们开始更关注“别人怎么看”,而不再询问“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
所以,对我来说,爱自己不是一种情绪上的自恋或宣言,而是在意自己的感受,并愿意认真对待它们。
这意味着:
- 我会停下来倾听: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是焦虑、委屈,还是隐约的不舒服?
- 我不急着压抑或合理化它,而是先允许它存在,不对它下判断。
- 我开始像对待重要的人那样,对待自己:问一句“你还好吗?”、“这件事对你来说,真的没关系吗?”
在这个基础上,爱自己也会体现在行动中:
- 在做选择时,我不仅考虑事情对错,更会问:“这对我来说感觉好吗?”
- 在人际关系里,在表达想法和设定边界时,我不再只想着如何让别人满意,而是开始衡量:“这样的互动,我内心是否舒服?”
在意自己的感受,是重建和自我之间信任的过程。不是情绪化,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认知与尊重。这是“爱自己”的起点,也是与他人建立健康关系的基础。
🤝 二、和他人的连结(我认为的健康关系)
1.边界与亲密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会担心:如果我坚持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会不会伤害到对方?如果我太在意自己,会不会变得自私?但是我认为,健康的亲密关系并不是“合二为一”,而是“你是你,我是我,我们选择在一起”。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空间,边界的存在,反而让亲密更有安全感和自由度。
边界
边界能帮助我们分清哪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是对方的责任。比如,可以为伴侣分担压力,但不能替他/她解决所有问题;可以表达关心,但不必为对方的所有情绪波动感到内疚。边界让我们在关系中保持自尊和独立,不会因为对方的需求而迷失自我。
设立和维护边界:
- 自我觉察: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底线和需求。问问自己:什么让我感到舒服?什么让我感到被侵犯?
- 坦诚沟通: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界限,比如“我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我不喜欢被这样对待”,”你的这些行为让我困惑和不舒服“。
- 尊重对方:边界是双向的,也要尊重对方的空间和选择。
- 坚持原则:当对方试图突破你的底线时,要坚定地说“不”,可以解释原因,但没必要掉落到“自证陷阱”里去。
既照顾别人,也不牺牲自己
照顾别人是出于爱,但如果总是牺牲自己,久而久之会产生委屈、怨恨,甚至失去自我。健康的关系应该是互相支持、共同成长,而不是一方不断付出、另一方不断索取。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关心,但也要学会适时地把注意力拉回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自我关怀
我在自己的感受不是自私,而是让自己有能力去爱别人。就像飞机上的氧气面罩,只有先戴好自己的,才能帮助他人。当学会照顾自己,内心充盈、稳定,才能以更健康的方式去爱和支持对方。
亲密与边界的平衡
亲密关系不是没有界限的融合,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选择靠近和连接。彼此可以分享生活、情感和梦想,但也要允许彼此有独立的空间和成长的自由。这样,关系才能长久而有活力。
2.沟通与理解
表达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害怕表达真实的感受,担心被误解、被拒绝,或者伤害到对方。于是选择隐忍、迎合,甚至伪装自己。但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会让关系变得疏远,甚至积累怨气。
表达真实的自己,并不是无所顾忌地发泄情绪,而是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例如:“我感到有点失落,因为我希望你能多陪陪我。”这样的表达既真诚,又不会让对方感到被指责。
真正去听、去理解别人
倾听,是一种深度的陪伴。真正的倾听,不是等对方说完就反驳,也不是一边听一边想着自己的回应,而是全身心地关注对方,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可以通过眼神、点头、简短的回应(如“我明白你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关注。当对方表达情绪时,不要急于给建议或下结论,而是先接纳和共情:“听起来你最近真的很累。”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核心是用“我感受到……,因为我需要……”来表达自己,而不是用“你总是……”“你怎么……””你应该……“来指责对方。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减少防御和冲突,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的内心。
沟通的双向性
健康的沟通是双向的。既要勇敢表达自己,也要耐心倾听对方。不要只想着让对方理解我,也要主动去理解对方。
可以主动问:“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关心和尊重。
处理分歧和冲突
即使再亲密的关系,也难免有分歧和冲突。关键不是避免冲突,而是用健康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
当情绪激烈时,可以先暂停,等双方冷静后再沟通(当然这个规则可以自主沟通哪种比较适合彼此,当下解决或事后解决)。用“我”开头表达感受,避免指责和攻击。
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争输赢。
三.其他
3.1、不太认同下面的观念


反思了一下,我当时说的可能有些过于过于极端这样也不太好,但我认为要做的不是接住“所有情绪”,将自己的各种情绪过度倾倒在别人身上是对他人的一种负担甚至情感操控,这并不健康不是吗?提供情绪价值,本质上是一种情绪劳动,需要时间与精力,是价值交换,而非理所当然。
情绪我们要自己负责,不能强求别人无条件接纳,但如果有一个愿意包容你情绪的人,那是幸运,是礼物,不是权利。
两者,其实都可以并存。关键在于找到愿意而非被迫接住你情绪的人,同时自己也在努力练习温柔照顾自己的情绪。